世界文明中的技术
[英] 阿诺德·佩西 [英] 白馥兰
纪念我的父亲莱斯利·佩西与他“天下一家”的愿景 修订版前言
本书概述了自公元1000年起、横跨千年的世界技术发展传播史。这场讨论围绕着三个关键概念展开:技术对话(technological dialogue)、环境制约(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工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
“技术对话”一词在此用于描述不同民族和社群面对陌生技术时的反应。某个地区的人接触新技术时,往往会改动该技术的原始设计,或者做出进一步的创新。本书提到的许多例子中,最明显的就是与热兵器有关的发明,包括第三章与第八章中讨论的手枪与火炮。其中一些技术最早发明于千百年前的中国,但之后的很多技术改进出现在欧洲、土耳其及印度。
一个更近代但本书未详论的例子,是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社群初次面对机动雪橇——雪地摩托——的反应。尽管因纽特人并无使用机械技术生活的传统,但他们还是很快地掌握了维护这种设备的技巧,甚至改进了原本的维护规程,使拆装引擎的流程更加简便。起初,观察者们觉得这种快速的技术掌握和积极主动的技术参与难以理解,直到一项数理民族志的调查显示,对空间关系的特殊辨别能力是因纽特文化的一部分,这点在其雕刻和雕塑中也有体现。这个例子强有力地说明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将如何影响其接受新技术的方式。
而一个1929年的例子则展示了另一种情况,当时一家英国公司本欲将新式的动力纺织机销售到日本纺织厂,但最终采用了日本技术人员在本土工厂对纺织机进行的改进(见第九章关于丰田纺织机的内容)。在这个例子中,英国生产方与日本改进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真正的双向对话。
﹡ ﹡ ﹡
本书详述的第二个概念,便是自然环境对技术的限制或制约(以及其为技术升级准备的种种机遇),还有发明者、技术人员及企业人员面对环境制约时的举措。
其中一种在历史上反复出现的限制条件,就是某种关键材料的短缺,比如造船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