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集

王小舒 陈广澧 导读 章培恒 等
导读  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是清代康熙朝的诗坛领袖,后人习惯称之为王渔洋。中国古代诗歌在经历了唐宋两代辉煌的高峰之后,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在艰难的探索中,很多人偏离了诗歌创作的正常轨道,诗歌正在失去它昔有的光辉和魅力。艺术自身的规律要求人们回到诗本身,回到诗人的生活本身。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王士禛以其诗人的气质和对生活的独特体验提倡神韵诗。 “神韵”是什么?怎样的诗才称得上神韵诗?用下定义的方法来回答,未必能切中要害。最好的办法还得读原作,到作品当中去体会。奉献在大家面前的这本书选译了王渔洋的诗作近百首,通过欣赏和体味既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接受艺术的沐浴,又可以认识和体味“神韵”的含义。 王渔洋出身于山东新城一个有文化素养的官宦家庭。这个家族有喜好赋诗的传统,王渔洋的祖父辈就有五人刻印过自己的诗集,他的父亲也能诗,到了他这一辈,兄弟四人都是诗人。这个家庭的成员们经常聚在一起彼此唱和,切磋诗艺,简直就是一个创作集团。王渔洋自七岁起开始学诗,“诵至《燕燕》《绿衣》等篇,便觉枨触欲涕,亦不自知其所以然”。 王渔洋的家乡有一个美丽的锦秋湖,风景“极类江南”,他曾经描写说:“两岸皆稻塍荷塘,篱落菜圃与苇萧交错,时十月下浣过之,烟雨空濛,水禽矫翼,黄叶满地。人行其中,宛若画图。时见牧人蓑笠,御觳觫归村落间,邈然有吴越间意。”这锦绣般的大自然给了王渔洋母亲般的乳汁。王渔洋从小就在湖中小洲上读书,他最早的写景诗就是描绘锦秋湖的。王渔洋一生“癖好山水”,从大自然中吸取了无数的艺术灵感,其山水诗又是他最高的艺术成就所在,这一切都是和家乡的锦秋湖分不开的。大自然的魅力从幼年时期起就在王渔洋的心中播下了种子。 王渔洋诞生在明清交替之际,改朝换代的战火和浩劫也波及到了他的家乡和家族。新城王家在清兵南下时有三十余人殉难,王渔洋的母亲也险遭厄运。当时王渔洋仅八岁,亲历了这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