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都剌集

龙德寿 导读 章培恒 安平秋 等
导读  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是有元一代负有盛名的诗人。祖父思兰不花,父亲阿鲁赤,世以膂力起家,战功卓著,曾受元世祖、元英宗的重用,派他们去镇守云州、代郡。于是便在雁门(今山西代县)定居。世祖至元九年(1272),萨都剌在雁门出生。 萨都剌是武将的后代,但他已不再继承祖父和父亲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舍弓马而事诗书。他从小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因而对中国的历史,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很深的了解。他不仅是诗人,还兼通书、画,是个多才多艺的作家。 如果从世祖至元八年(1271)蒙古国改国号为元开始计算,到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顺帝被朱元璋赶出北京为止,那么萨都剌身经十一主,从世祖到顺帝,历八十余年,几乎同元朝相始终。他的祖父和父亲虽然受过朝廷的重用,他又是元代地位仅低于蒙古人的色目人,但他在五十四岁前,没有机会进入仕途,而家庭已落魄到“家无田、囊无储”(《溪行中秋玩月》诗序)和“家口相煎百忧集”(《醉歌行》)的困境。五十五岁时虽以三甲进士及第,但终其一生,官高不过七品。因此,诗人一生经历坎坷,总是郁郁不得志。 诗人在三十岁前,家庭虽然贫穷,但生活的重担还没有落到他肩上,过着读书交游的清闲日子。因而留下的几首早期习作中,内容比较空泛。三十岁之后,情况有了变化:兄弟三人,他为长,不能不为家庭分忧。他虽胸怀济世之才,却没有机会施展,因为元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废除科举制度几十年。为了谋生,诗人迫不得已,在成宗大德六年(1302),从家乡雁北出发,远到南方经商:“北人徇利多南趋。”(《芒鞋》)他先流落到江苏镇江,后来又漂泊到湖北孝感:“鸿雁飞南北,关河隔弟兄。水通郧子国,舟泊汉阳城。”(《寄舍弟天与》)他从雁北跋涉到江南,又从长江下游漂泊到长江中游,备尝东奔西走、顶风冒雪的苦味:“严霜烈日太行坡,斜风猛雨瓜洲渡”(《芒鞋》);“虽云少年惯作客,便觉此日难为情”(《崔镇阻风有感》);“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