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集

吴鸥 导读 章培恒 安平秋 等
导读 这是一册唐代作家杜牧的诗文选译。 杜牧,字牧之,唐京兆府万年县人,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出生,是宰相杜佑的孙子。文宗大和二年(828),他二十六岁时进士及第。同年应制举登科,授官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不久即出佐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一度擢为监察御史调回长安,很快又分司东都洛阳,接着又去宣歙观察使幕府任职。文宗开成四年(839),回京任左补阙、史馆修撰,转膳部、比部员外郎。武宗会昌二年(842),外放为黄州刺史,转池州刺史、睦州刺史。宣宗大中初,内调为司勋员外郎,不久又出任湖州刺史,再召为考功郎中、知制诏,官至中书舍人,大中六年(852)病故,只活了五十一岁。 杜牧所处的时代,大唐政权已日趋没落,朝廷内部,宦官掌权,朋党倾轧,地方藩镇割据跋扈,兵连祸结,中央采取姑息政策,得过且过。这就是杜牧所面临的社会现实。 杜牧怀着经邦济世的雄心壮志,期望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是他志向抱负最集中的吐露。他主张澄清政治,削平藩镇,平息边患,使人民安居乐业。这些都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应该说是有进步意义的。 同一般志大才疏的文人有别,杜牧在政治军事方面确有相当的才干。他认为当时政治的最大症结就是藩镇割据,因而十分注重研究“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樊川文集》卷十二《上李中丞书》),密切注视每一政治军事事件的发生发展。他写了《罪言》《原十六卫》《战论》《守论》等讲说军事的文章,给《孙子》作注,积极为当权者巩固中央集权的军事活动出谋划策。武宗会昌年间,宰相李德裕平定回鹘,平定泽潞藩镇,就曾采纳杜牧关于用兵方略的建议,并取得了成效。可惜在大多数情况下,他的建议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他的才干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杜牧虽然出身世家大族,少年登第,又富于才华,一生仕途却颇不得意。先是“十年为幕府吏,每促束于簿书宴游间”(《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