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集

李灵年 李泽平 导读 章培恒 等
导读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或作存斋,祖籍浙江慈溪,后迁居杭州。中年隐居江宁(今南京)小仓山的随园,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是清代中叶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少年得志,中年退隐,久居金陵,交游广泛,活跃文坛,足迹遍及祖国的名山大川。他心胸坦荡,风流倜傥,嗜谈善思,直言好论,却不喜欢琴棋书画,是一个很有个性的独特人物。 袁枚的祖上曾做过高官,到祖父辈便没落了。祖父袁锜、父亲袁滨和叔父袁鸿,都为生计所迫,终年游幕四方,家境相当贫寒,有时尚须靠母亲针黹维持温饱。他在《秋夜杂诗》中回忆说:“吾少也贫贱,所志在梨枣。阿母鬻衩裙,市之得半饱。敲门闻索负,啼呼藏匿早。……”在《孙秀姑墓》诗中,他叙述了姑母秀姑被豪绅凌辱而自尽的惨剧,足见袁家当时势单力薄的处境。 袁枚是一个有志气的少年,他天资聪颖,七岁入塾就读,九岁学作诗文,十二岁就考取了秀才,不久又补为增广生和廪生。二十一岁时他去广西探视叔父袁鸿,广西巡抚金鉷命他作《铜鼓赋》,他一挥而就,金鉷大为赞赏,推荐他应博学鸿词科考试。当时全国应试的二百多人,袁枚是最年轻的一个。过了两年,即在他二十三岁时,中顺天乡试举人;第二年又以第五名的优异成绩为二甲进士,即入翰林,不久改庶吉士。这时的袁枚,为诗作文,不避忌讳,有点忘乎所以,实际上已经潜伏着失败的危机。三年散馆考试,他的满文考在下等,于是改官外调,去江南任溧水县令,成为他一生的重要转折点。这时他才二十七岁。此后担任过江浦、沭阳和江宁的县令。三十四岁时于江宁任上辞官家居。三十七岁时曾一度起官,到陕西任知县,然而不满一年即因丧父服孝而离任。从此不再做官,隐居江宁小仓山,以诗文、游历和授徒终志。 以三十七岁为界,袁枚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因初入仕途,英气勃发,很有政治抱负,一心想在官场中有所作为。尽管改官江南使他受到打击,有从天上落到地上的感慨,所谓“手折芙蓉下人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