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本

[日] 宇野哲人
译者序 如果把“民无信不立”视为政治的根本原则,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安倍首相仍处于在民众的“信”与“无信”之间徘徊的阶段呢? ——立花隆 一 《论语》在日本 上面引用的这段话,选自日本著名作家、评论家立花隆发表在2018年1月号《文艺春秋》的随笔专栏《日本再生》中的《终战的圣断与〈论语〉的进讲》一文。其中提到的“民无信不立”一语,出自《论语·颜渊》篇的“子贡问政”一章。 立花隆这篇随笔一开始先是提到在二战末期的1943年,坚信日本必然会战败的西晋一郎教授在为昭和天皇进讲时,特意挑选了《论语·颜渊》篇的“子贡问政”章进行讲解。“子贡问政”一章的大意是孔子的学生子贡请教孔子:“在政治上最重要的是什么?”孔子回答道:“食物充足,军备完善,以及信赖感,这三者都同等重要。”子贡又问:“不得已而要在三者之间进行取舍呢?”孔子说:“首先放弃军备,其次放弃食物。”子贡紧接着又问:“没了吃的,人不就活不成了吗?”孔子回答道:“自古以来,人皆有一死,没了食物人会饿死,这是避免不了的。但是信赖是政治的根本所在,至死都不可以放弃。因为如果人民和政府之间彼此没有了信赖,那么社会终究是会垮掉的。”就此看来,孔子认为上下之间的信赖关系乃是政治的要害。据说,昭和天皇在这次进讲后颇有触动,后来决定接受盟军的《波茨坦公告》,多少也跟当年听了西晋一郎进讲“子贡问政”一章有点关系。 不过,立花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光是回顾历史,更是在借古讽今。因为文章最后,立花隆批评当初在选举上由于获得民众信赖而上台的安倍晋三政权,现在却在修宪问题上罔顾民意,不断冒进,消耗民众的信赖。大概作者是希望安倍首相好好体味一下《论语》的智慧,因为假如失去了人民的信赖,政权也就不能长久了。 此外,文章中还谈到战后日本“和平宪法”的“第九条”明确了日本永远放弃军备,这一想法有人说是美国提出的,有人说是日本自己提出的,但是立花隆认为放弃军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