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读本

[日] 浅野裕一
学术文库版序 春秋末期,墨子创立了墨家学派,其巨大的影响力持续到战国末期,成为与儒家分庭抗礼的思想势力。 墨家的思想体系严整,理论极为尖锐明晰,在这一点上,同时代的儒家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而且墨家团体有严密的组织,它不仅仅是一个学派,更具有独立的武装,有军事团体的色彩。但是,秦统一中国后不久便灭亡,随后刘邦建立了汉帝国,在这样动荡的时代中,实力强大的墨家团体也突然消失了踪影。此后两千年间,《墨子》几乎因无人解读而变成绝学。直到清末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惨败,中国进入近代以来,《墨子》才突然重新获得了关注。 我在东北大学文学部学习时,对墨家团体的这一发展轨迹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墨家学者究竟是怎样出现的,又是如何消失的?我非常渴望解决这些疑问。 因此,我进入研究生院后,选择了墨家思想作为硕士论文的主题。向导师金谷治教授汇报后,他提醒我,墨家思想虽然颇有研究价值,但也很有难度。我当时学养尚不成熟,为此很是苦恼。这方面的已有研究虽然很多,但都没有解决我的疑问。迷茫地反复摸索之后,我总算将自己的理解整合成了硕士论文。进入博士阶段后,我又将其中的一部分整理为几篇论文,发表在杂志上。 一九八七年,角川书店计划出版《中国古典鉴赏》(全二十四卷)系列图书。主编本田济先生嘱我负责撰写墨子部分。因此,我以硕士论文和当时已发表的论文为基础,试着阐述了自己理解中的墨家形象。我负责撰写的部分,被收入该系列的第三卷《孟子·墨子》,于一九八九年九月出版。但该系列此后并未再版,读者一直很难购买。 听我讲课的学生也反映,这本书总是买不到,所以这次就对《墨子》部分进行再版。当初限于篇幅而割舍的内容,这次也一并收录进来。因为我觉得,为了使读者充分理解《墨子》的整体结构,即使是摘录性的内容,也应收录为好。 如前所述,本书的内容缘起于我二十多年前的硕士论文。借这次再版的机会,我重读久违了的旧稿,它们勾起了我研究生时期的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