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的终结

[美] 托德·罗斯
献给我的导师和朋友——库尔特·费希尔(Kurt Fischer) 推荐序 托德·罗斯的《平均的终结》并不是一本科普书。罗斯使用了最新的科学研究结果,引用了前人的学说,考察了历史,并不是为了“普及”一个什么旧思想,而是为了提出一个新思想,这个思想就是“人不是工业品”。 你可能觉得我这么说有点奇怪,人本来就不是工业品,这怎么是新思想呢?我要说的是,过去上百年间,工业化成功的一个秘诀和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大势,就是把人变成工业品。所谓工业品,就是按照固定规格批量生产出来的标准化产品。我们“现代人”的一个文化特征,就是认为符合“标准”的就是好的,就放心了,一旦不符合“标准”,就非常担心。 大概是我儿子9个月大的时候,我和妻子带他去医院做例行体检。身体检查之外,医生还做了一些测试,看他会不会爬,会不会翻身,和人交流的情况如何。我们还按要求填写了一份很长的问卷调查,内容都是关于孩子已经掌握哪些技能以及不会哪些技能。 医生做完测试,又看了我填写的问卷,面带微笑、非常友好地告诉我们一件事——你儿子的发育程度落后于平均水平。医生甚至还打算派遣一名义务社会工作者定期来家里给我儿子做训练。 可能大多数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很着急。人们相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存在各种阶段性的里程碑。比如一个孩子从最开始学会爬,到最后学会走路,中间要经历一个固定的过程。从出生到会走,专家们还给制定了一个进度表,中间包括在不同时期要掌握的不同爬行动作。 这个心态,就是工业品心态。我们想知道“标准人”什么样,然后把自己跟标准人对比,一旦比不上就觉得肯定有哪里不对。职场中,人们认为存在一个“标准的”职务升迁轨道——多少岁入职,多少岁升到公司中层,在多少岁上应该拿到什么职称。如果一个人40多岁还在搞技术没有获得管理职位,可能人们就会觉得他的职业生涯是失败的。 而罗斯这本书用事实告诉你,所谓“标准”,其实只是一个人为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