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方法论文集

[德]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本书为浙江大学暨浙大人文高等研究院资助翻译项目 导读 伴随我成长的韦伯 阎克文先生译成韦伯的重要著作《社会科学方法论文集》,向我索序。我并非专研韦伯思想和生平的专家,但我将自己视为另一类Weberian,即研究社会现象时采取与韦伯相似视角并试图改进和发展韦伯的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专家。我通过这篇并不能算正式导读的小文将与读者分享我对韦伯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运用,希望能为读者带来一定启迪。 我对韦伯的认识过程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1980年代初遇韦伯;1990年代初再遇韦伯;此后几十年的改造和发展韦伯。以下我按照时间顺序,就韦伯在方法论方面对我的重要影响做个分享。 初遇韦伯 80年代初,我买了“走向未来丛书”中的不少本,其中有一本是节选编译版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是我第一次接触韦伯。当时,我对书中所讲的一切似懂非懂,同时,我也并不认为韦伯在经验层面对于资本主义形成的解释有道理。不过,我那时正逐步脱离以五阶段论为核心的机械历史唯物主义,因此该书的观点促使我开始思考宗教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文化/意识形态是否具有独立于经济基础的力量等问题。我那时候的理解是:某一宗教初期的教义和组织形式肯定与它所处时代的经济基础有很大关联,但是某宗教的教义和组织形态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结构,即使经济基础时过境迁,这些结构性因素仍然会发挥着作用。当然,我那时的理解是有误的,因为一个新兴宗教的教义和组织形式背后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彼时彼地的经济环境,而且还有该新兴宗教所处的政治、地缘政治与文化等环境。 再遇韦伯 1990年我改行研究社会学后,再次通读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但我依然不认可此书在经验层面对资本主义形成的解释。我同时还读了韦伯《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以下简称《中国的宗教》)和其他不少著述。当时我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宗教》的许多经验论述错误百出,今天看这样一本书意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