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机器

[美] 迈克尔·斯特雷文斯
图片 这里生长着万应良药,这神圣的果实, 赏心悦目,十分诱人, 还能让人变得聪明:那为什么还不赶紧 摘下来,让我们的肉体和心灵得到滋养呢? ——弥尔顿《失乐园》,第9卷,776—779行 推荐序 走出西方…… ——解读斯特雷文斯的《知识机器》 依我之见,迈克尔·斯特雷文斯是当代最重要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他的新作《知识机器》是继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1970)之后最重要的科哲成就。它批判地继承了波普尔与库恩的学说,汲取了库恩之后的科学哲学家对传统科学观各方面的批判成果,以高度概括和鸟瞰的眼光,总结出了科学从西方文明中产生并发展的规律和本质,让人们又重新看到了科学的一个总体的、融贯的全方位形象。迈克尔是著名哲人贝里·勒韦尔(Berry Loewer)的高足,我是10年前通过贝里结识他的。迈克尔曾多次来访中国,和国内科学哲学界有许多接触与合作。就在最近,他还应我的邀请,在线上为国内的哲学爱好者做了两场关于《知识机器》的讲座。迈克尔著作等身,在科学哲学的多个领域均有重要贡献。比如,随机过程基础方面,有他的《比混沌更大》(Bigger Than Chaos,2003),科学解释方面有《深度》(Depth,2008),概率的因果基础方面有《第谷术》(Tychomency,2013)。 要想理解《知识机器》这本书并从中获益,首先要知道书中所说的“科学”一词不能从广义上去理解。按广义的“科学”算,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时期就有科学,中国历史上应该说也有科学的雏形。但这本书中所说的“科学”是当今世界上大部分人赖以生存的那个科学,是在大学和研究机构里不停地运转着的科学,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各种商品背后的科学。明白了这一点,那么《知识机器》的主要结论就是:科学,作为一个社会现象,出生于17世纪欧洲,是一只非理性的怪兽。依仗独有的“铁律”(iron rule)和对“浅层解释”(shal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