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与发展路径

林毅夫 等
第一章 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内涵与首要任务 林毅夫付才辉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其主旨可以概括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指导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和以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将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和世界现代化历史经验教训,批判西方式现代化及其理论,从中国式现代化蓝图、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中国式现代化首要任务三个方面阐释党的二十大报告。 西方式现代化批判 在人类发展长河中,现代化还是非常短暂的局部现象。过去两百多年以来仅少数国家实现了现代化。从新结构经济学基于禀赋结构的社会形态理论来看,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根源于世界各地禀赋结构的差异性,而现代化的本质是改变自身支配社会变迁的禀赋结构决定的生产结构,从而引发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安排,而不是本末倒置地照搬照抄西方现代化之后的与之相适应的西方上层建筑安排。西方发达国家虽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走出了马尔萨斯陷阱,建立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引领了世界的现代化,但最初采取的主要手段却是对外发动战争、殖民掠夺,对内采取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是非文明型现代化道路。我国历经百余年浴血奋战取得了民族独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仅仅用了70余年,通过对内采取社会主义制度和对外采取和平公平经贸交往,就在将近世界1/5人口的国家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世界走出西方中心主义现代化的时代已经来临 毋庸讳言,流行的现代化理论甚至更大众化的现代化观念其实都是西方中心主义主导的,即便是那些声称竭力避免西方中心主义的全球史家也把世界的现代化等同于欧洲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向全球的传播,并把西方实现现代化之后的上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