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碌有为(全2册)

王笛
上卷:人、日常和文化 自序 观察中国社会的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 本书和我们通常谈论的那种从宏观层面关注大人物、大事件的历史不同,它以一种微观的视角渗入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关注普通民众创造的历史。我们先看看切入历史的这两种视角: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 对不同主角的选取,其实可以看作不同的观察历史的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讲的观察历史的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 我们先来看什么是宏观视角。 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我们从前在学校里学的历史课本,历史教科书的编撰就是按照宏观视角来切入的。翻看历史教材的目录,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诸如秦始皇统一天下、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大事件,偏重政治、经济、战争、国家政策这些大问题,或者与皇帝、宫廷、封疆大吏相关的大人物,这些是知识精英的历史,是英雄豪杰的历史。 中国的历史学传统也是以讲这种大历史为主,比如,我们熟悉的“二十五史”、《资治通鉴》秉承的就是英雄史观,记载的都是帝王将相,与普通人关系不大。现在畅销的各种历史学读物或者课程,大多也都是这种视角。在宏观视角下,历史学的意义是要为治理国家服务,在这些对历史走向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大事件”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和发展规律供统治者借鉴,也就是司马迁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大历史当然重要,那我们是不是只需要了解大历史就够了呢? 我们就要来讲讲反其道而行之的另一种历史:微观史。 微观史对历史的意义,就像在显微镜之下对细胞进行观察,侧重点不在宏观事件和精英文化,而在平凡人的日常生活。 它的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关注普通人,二是有故事和细节。如果写一位大臣,比如曾国藩或李鸿章,写得再细也不能叫微观史,因为它研究的是上层人物。 很多人可能要问,普通人的历史有什么看点?大家会觉得微观史没有大历史那种惊心动魄的力量和意义,帝王将相的一个决定能影响一个国家百年的进程,普通人能做什么?普通人能创造历史吗? 一个小人物、一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