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有棵树

[美] 贝蒂·史密斯
无论种子散落何处,都会长出一棵树, 向着天空,挣扎着生长。 有人将这种树称作天堂树,向着天空,挣扎着生长 图片: 《布鲁克林有棵树》场景 艾米·莱昂斯(Amy Lyons)绘 艺术家艾米·莱昂斯完全按照《布鲁克林有棵树》书中的描写,绘出弗兰茜一家在威廉斯堡格兰德街的住所,并于2017年在布鲁克林图书馆展出。格兰德街的住所,是弗兰茜妈妈凯蒂通过做保洁员以工换租得到的。书中写道:“新公寓由四个房间组成,房间一个紧挨着另一个,号称车厢屋。又高又窄的厨房正对着院子,院子里有一条石板路,周围是一块像水泥一样的酸土地,地里什么也长不出。然而,院子里却长着一棵树。弗兰茜第一次看到这棵树的时候,它才长到第二层楼高。她可以从窗户俯视它。整个树身就像一群体态各异的人,站在雨中,打着伞。……阳光明媚、微风习习的日子里,绳子上会挂满衣服,场面蔚为壮观。” 无论多么贫穷,我们都生机勃勃 图片: 1945年电影《布鲁克林有棵树》剧照 像布鲁克林贫民区其他孩子一样,弗兰茜与尼利平时搜集破烂衣服、废旧纸张、破铜烂铁和塑料橡胶等废旧物品,把它们锁在地下室的垃圾箱或者藏在床底下,攒到一定数量后就拿去卖给垃圾收购商。1945年上映的电影《布鲁克林有棵树》这幅剧照,表现的是11岁的弗兰茜和弟弟尼利卖了垃圾回来,兴奋地分配所得的情形。他们贫穷,却依然生机勃勃;他们艰难,但从不放弃。 等我长大了,要有自己的家,家里要有书、书、书…… 图片: 布鲁克林的威廉斯堡图书馆 布鲁克林的威廉斯堡图书馆,因为《布鲁克林有棵树》已成文学地标。书中写道,弗兰茜认为全世界的书都在那个图书馆里,她打算把全世界的书都读一遍。她按照字母顺序每天读一本书,再枯燥乏味的书也不敢漏掉。她记得第一本书的作者名叫阿博特(Abbott)。她坚持每日读一本书很长时间了,现在依然还在字母B区。她想,等我从A读到Z,我就可以宣称读完全世界的书了。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