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精神史研究

[日] 吉川忠夫
译者的话 当读者面对吉川忠夫先生的这部《六朝精神史研究》,从书名上,便可以知道其研究对象的时代范围和所属领域,因为这毕竟是以我们或耳熟能详或稍感陌生的历史时期的文化为主题的。我想,大概既会令一见就似曾相识的读者感到亲切,温故而知新;也会令初读本书的读者慕名而来,按图索骥,以致茅塞顿开。总之,应该是开卷有益,各有各的收获。 说到“六朝”之称,大概有四种说法。以历史上公元3—6世纪建都于建业后称建康(即今江苏南京)的六个王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而名之的是一种说法,又被称作“南朝六朝”;以与上述历史时间大致相当,朝代上有重叠的魏、晋、宋、齐、梁、陈而名之的是又一种说法。前一种说法据说源于唐代许嵩的《建康实录》,《宋史》卷三七五《张守传》中张守也说“建康自六朝为帝王都”。后一种说法据说出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所体现的正统论。再有一种说法是,与建都于南方的六个王朝相对应的北方六个王朝三国魏、西晋、北魏、北齐、北周及隋,因为均建都于北方,也合称“六朝”,又被称作“北朝六朝”。还有一种比较常用的说法,就是区别于上述三种说法而泛指整个三国到隋统一之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六朝,这已经是一种历史时间的表述。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及其承继更替,从来都是呈现出地域性与时间性的相互交错。六朝之称,就最明显地体现出这样的特点。吉川忠夫先生本书所考察的时间范围,大体上是既包含着狭义的六朝,又包含有泛称的六朝,这应该是确定无疑的。更何况不仅如此,当我们看到由党锢、何休、《太平经》,以及颜师古、刘知几、道宣、傅奕、唐代的天竺中土说等构成的篇题跃然纸上的时候,吉川忠夫先生研究的时间视野已经超过了六朝而上下延展到了东汉和唐代。所以,在空间的地域性上,吉川先生的论述则是覆盖了南北朝的六朝的。 说到“精神史”一词,大概是日本学者的书名中使用较多的词语,近些年我国的学者也有采用。据说当汉语中原有的“精神”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