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

[德] 赫尔曼·黑塞
文前插图 图片: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文前辅文 献给可敬的朋友罗曼·罗兰 《悉达多》译余随想:以河为师 悟道成佛 应约重译眼前这本《悉达多》,不禁想起三十五年前翻译的《纳尔齐思与歌尔得蒙》。不只因为作者都是瑞士籍的德语作家赫尔曼·黑塞,还有两部作品之间确实有着太多的相似。虽说《悉达多》是个“印度故事”,却跟《纳尔齐思与歌尔得蒙》一样,讲的也是一个禀赋非凡的年轻人的成长、发展、成熟,通过毕生的探索、发现直至垂暮之年终于实现理想的漫长过程。还有,两位主人公达到目标的途径都是背井离乡,只身到尘世间流浪,体味人世的苦乐艰辛,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以求认识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鉴于这样的内容,这两本书似乎都可以归为德语文学传统的所谓“成长小说”(Entwicklungsroman),或者欧洲文学并不少见的流浪汉小说。 《悉达多》(1922)比《纳尔齐思与歌尔得蒙》(1930)问世早八年。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尽管还可以说许许多多,但更有意义的恐怕还是讲讲两者的差异和变化。黑塞给《悉达多》加了一个副标题Indische Dichtung,此前的翻译、评介者——除了德语文学专业的张佩芬——大都译解为“印度故事”或者“印度小说”,我则译作“印度诗篇”。不只因为Dichtung这个德语词的第一个和最主要的一个义项就是诗,还因为这部薄薄的作品诗的品质明显多于小说,特别是往往为长篇的“成长小说”的品质。比较起来,《纳尔齐思与歌尔得蒙》虽说也十分富有诗意,情节却要曲折婉转得多,描写却要细腻动人得多,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因而是一部很好看的富有诗意和浪漫气息的故事,所以黑塞要称他为Erzählung(小说、故事)。相反,《悉达多》呢,不论是语言还是表现手法,抒情成分都更重,尽管情节也有一定的故事性乃至传奇性,叙述描写却简约如同抒情诗或叙事诗,如同绘画的素描或速写,少有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