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马山庄

[德] 赫尔曼·黑塞
文前插图 图片: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译本序 赫尔曼·黑塞(1877—1962)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最有影响的欧洲作家之一。文学史家都把他同另一位德语作家托马斯·曼相提并论。他们两人的创作,风格迥然不同,精神却有血缘关系。他们都坚执着欧洲的人文主义传统,并由此出发来观察社会与人生;他们的作品的主人公多半是文艺家,所表现的也多半是文艺家的厄运,并进而反映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对文化、对精神、对人的尊严、对人的健康与完美的发展的危害与摧残。他们所憧憬的,也是德国古典派作家,尤其是歌德所提倡、所憧憬的。不同的是,在黑塞心中有着对东方、对印度与中国的精神文化的深情的向往,尤其在中国的古代智慧中,黑塞看到了可以用以医治欧洲时代病的良方。 一九〇四年,黑塞的第一部小说《彼得·卡门青德》由著名的柏林费舍尔出版社出版,并给这位还在故乡、在符腾堡卡尔夫镇一家旧书店当伙计的青年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小说写一个在高山农村中长大的少年,进城求学,成为作家,厌倦了都市文明,去到民间,懂得了爱他人的道理,最后回到故乡,返归自然和淳朴天性的人们中去。这部小说一版再版,它仿佛一股清风,在当时为物质至上主义所左右的一代青年头上拂过。黑塞由此开始了自由创作的作家的生涯。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住在瑞士伯尔尼的黑塞在报上发表文章《啊朋友,不要这种声音》。这是席勒的诗《欢乐颂》里的名句,后由贝多芬用在《合唱交响曲》(第九)中,此时,它又被黑塞用来呼吁各交战国正在为战争摇旗呐喊的作家们保持理智。他的祖国——德国的二十几家报刊围攻他,把他骂作“叛国者”。他“被偷听、监视、侦查”。他没有动摇,并表明自己属于未被卷入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旋涡的少数欧洲作家之列。 战后,一九一九年,他化名“埃米尔·辛克莱”发表小说《德米安,一个青年的故事》。辛克莱回顾童年和青年岁月,才明白自己为什么必然会走上战场,也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