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

[德] 赫尔曼·黑塞
文前插图 图片: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艺术与人生的哲学思考(译本序) 书名平淡而又冗长;素净的白底封面上站着两个穿修士袍的男子,也使人以为书中写的只是修道院里的生活,枯燥乏味无疑;加之作者赫尔曼·黑塞,当时在中国还没有多少名气。1984年年底,当我拿到《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的样书,说实话是颇有些担心这部小说会遭到我国读者冷遇。 殊不知情况恰恰相反。赫尔曼·黑塞的小说《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这部我在北京读研时冒着暑假的酷热用两个多月时间夜以继日地译成的书,它竟受到了相当多显然属于不同层次的读者的关注和青睐,竟成了当年我仅次于《维特》的最受欢迎的译作。特别是一些爱好文艺的青年更是喜欢它:著名旅德画家程丛林告诉我,当年他们在四川美院的同学曾经排队等着看这本书;《四川日报》的副刊编辑李中茂一下竟“抢购”了十本,为的是公诸同好;有一年夏天,一位在边远苦寒地区某师范学校工作的藏族青年带着女友来重庆的歌乐山麓看我,给我献上一条雪白的哈达,就因为我是那本给了他人生启示和力量的黑塞小说的译者。最近又在《光明日报》2001年4月19日的“书缘”版读到一篇文章,作者王以培坦陈《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对自己的巨大影响,径直把他的朋友诗人西蒙和他本人比作书中的一对主人公…… 岂止青年。在流传甚广的《文化苦旅》中有这么一段让我喜出望外的文字: “什么时候,那一位大手笔的艺术家,能告诉我莫高窟的真正秘密?日本井上靖的《敦煌》显然不能令人满意,也许应该有中国人的赫尔曼·黑塞,写一部《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Narziss und Goldmund),把宗教艺术的产生,刻画的如此激动人心,富有现代精神。”(《莫高窟》) 也就是说,大学者、大作家余秋雨也被这部小说感动了,看来多半读的还是拙译,尽管他没有忘记在括号里抄上原文书名。 黑塞这部小说格外受青睐的事实引起我的深思,让我认认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