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非暴力沟通话术

康英杰
序言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也许我们从未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但不幸的是,我们其实一直生活在一种隐形的暴力之中;更不幸的是,我们还经常把这种暴力施加给自己的孩子却还不自知。 现在常有父母感叹,为什么和孩子交流这么难?为什么孩子总是这么抵触我们?为什么孩子什么都不跟我说?事情的真相,其实就藏在父母和孩子的相处中,藏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中,藏在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中。 各位父母都应该好好想一想: 你有没有因为孩子年龄小,而对他的想法不屑一顾? 有没有在孩子和你兴奋地说一件事时,你却朝他“泼冷水”? 有没有在孩子出状况、犯错时,你却对他一味地责备? 有没有经常把“为了你好”作为理由,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情? 有没有当你和丈夫吵架时,突然冲着孩子撒气? 我想,答案一定是:有! 语言上的忽视、指责、打击、嘲讽、强迫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评价等带给孩子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很多时候要比肉体上的伤害更大。 在教育孩子上,很多父母都是“唯动机论”者,认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无论做出怎样的行为都是在爱孩子,都是为了孩子好。于是,他们会关心、会呵护、会柔声细语、会谆谆教导,但也会打骂、会羞辱、会大吼大叫、会冷漠相对……却不曾想,这样的方式早就对孩子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也让他们对父母紧紧关闭了心门。 很多孩子之所以什么都不愿意跟父母说,在父母面前假装坚强、报喜不报忧,就是因为曾经他们说了,但被否定、被忽视了。这样的经历让他们不相信父母能够和自己站在统一战线上,去共同对抗那些不好的事物。 当他们感到害怕向父母诉说时,当他们的欢喜被泼了冷水时,当他们有了委屈寻求安慰时,得到的却是不理解、不认同甚至是责怪。渐渐地,他们的潜意识就会形成固有认识:这样的事情我一旦告诉父母,必定会有比身体的伤害更加无法名状的伤害出现。 沟通不是一方的独角戏,而是双方的信息流动。父母总以为教育就是单方面的说教和引导,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