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迹三代

孙庆伟
作者简介 图片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 (项目批准号14JJD780004) 前  言 这是一本关于夏商周考古学史的书。 夏商周考古与中国考古学共同起步,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一个世纪以来,夏商周考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重建中国古史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学术界依然分歧重重,远未达成共识。因此,正确认识夏商周考古已有的成就,深入了解当前面临的问题,明确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仅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也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 围绕重大学术问题,对夏商周考古学史的若干方面进行梳理是本书的主要目的。这里的十篇文章所涉及的是夏商周考古最核心,同时也是争论最多的几个问题。从内容上讲,可以分为四组。 第一组包括前三篇,是比较纯粹的学术史研究。 众所周知,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兴起是与“古史辨”运动密切相关的。顾颉刚是“古史辨”运动的主将,而他的疑古思想又是从怀疑大禹是否为人王开始的。本书第壹篇《个性、时势和境遇——顾颉刚如何走上“古史辨”道路》是以顾先生《古史辨》第一册自序为线索,结合最新出版的《顾颉刚全集》中的有关内容,全面分析顾颉刚如何走上“古史辨”道路,从而为正确理解他的史学主张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第贰篇《问禹为何物——顾颉刚的夏史研究》着眼于顾颉刚的夏代史研究,企图厘清顾先生一生在此问题上的前后变化,由此来辨明“古史辨派”学者对夏代史究竟持何种意见。分析表明,虽然顾颉刚在“古史辨”运动初期曾经相信“禹或是九鼎上铸的一种动物”,但他很快就放弃了这一观点,转而关注禹是否具有神性以及他是如何与尧、舜发生联系的。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顾颉刚在中山大学和燕京大学先后讲授“中国上古史”课程,为编写授课讲义,他才真正开始系统研究夏代史,并与童书业合作撰写了《夏史考》。与此同时,为配合上古史研究,顾先生又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