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都大帝与罗马帝国

[英] 安德鲁·华莱士-哈德里尔
第二版 序言 2014年是奥古斯都逝世2000年。这一年,罗马和巴黎举办了大型展览,名字响亮而简洁,即为“奥古斯都”;罗马、那不勒斯、里斯本和牛津等十几座城市举行了一系列会议。2000年后,首位罗马皇帝仍然魅力不减,依然吸引世人的注意力,继续引发关注与争议,并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学校教育教学大纲中。在1992年出版的本书第一版,我试图为非专家的普通读者分享一些想法,譬如,我们如何利用这一时期丰富的文学作品和物质文化,来探讨这个名为奥古斯都(经过多次更名之后)之人为什么,以及如何改变了罗马。 25年过去了,关于奥古斯都时代罗马的许多争论仍在继续发展,我们的知识也在不断增长。我有幸在罗马客居14年,见证了许多新的考古发掘,特别是千禧年前后,一个新的发掘项目重现了帝国的古罗马广场(The Forum)。此外,美国建筑师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受委托重新安置了和平祭坛(Ara Pacis)(这项工作在铺天盖地的争议中进行,因为任何触动法西斯时代的纪念碑必定要在民众的感情中激起巨浪)。我也有幸作为同事和朋友,成为这些争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后者包括当时罗马德国考古研究所的主任保罗·赞克(Paul Zanker)和他的继任者亨纳·冯赫斯伯格(Henner von Hesberg),以及当时罗马博物馆的尤金尼奥·拉·罗卡(Eugenio La Rocca)。我还有幸访问了亚得里亚海彼岸的尼科波利斯遗址,当时主管伊奥亚尼娜的遗迹发掘的官员康斯坦丁诺斯·扎克斯(Konstantinos Zachos)正在对奥古斯都为纪念亚克兴战役胜利而建造的一座城市进行新的发掘。特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给予我灵感与启发,帮助我收集新版的插图。 我特意未修改本书的正文。如果我现在重写它,它将是一个不同的和更长的文本,事实上,我也不想对内容进行任何删节。我的目的是提出问题,抛砖引玉,而不是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