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丝绸之路:重抵历史现场的行走

侯杨方
自序 你从未见过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一提起它却总是不能脱离“大漠黄沙驼队”这一经典而又单一的意象,这很好地体现了信息时代想象力的贫困,因为很少有人能真正重走丝路,特别是那些人迹罕至而正好保留了原来风貌的地区。本书就是想提供给读者一幅“你从未见过的丝绸之路”的画卷,揭示丝绸之路产生的前因后果与历史演变过程,首次披露考察发现的玉门关遗址、中亚铁门、葱岭重要山口等丝路的重要地标。 2011年8月,我第一次到新疆,作为一名纯粹的观光客去了帕米尔高原,被其瑰丽壮美的景观震撼。我毕竟从事历史地理研究,知道古称“葱岭”的帕米尔高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我又喜欢户外探险,特别好奇丝绸之路当年是走哪几条河谷,翻越哪几座山口,但翻阅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后,并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心想不如自己去寻找答案,这就是我自2012年以来一直从事丝绸之路“精准复原”工作的由来。 一切纸面资料仅仅提供线索,而不是结论和事实本身,再精妙的论证研究也不过是纸面作业,甚至文字游戏。“精准复原”要求超越纸面的研究,必须亲临现场,重走路线,给出精确的轨迹与照片、视频,必须公开结果可供重复性检验。于是2013年4月,在前期大量纸面准备的基础上,我选择了境内的帕米尔高原,开始了第一次丝绸之路精准复原的实地考察。自此,我探访的范围遍及境内外的帕米尔高原、陇山左右、河西走廊、罗布泊、南北疆、中亚诸国,以及巴基斯坦、阿富汗,从伊朗的最东部锡斯坦直至德黑兰。经过几十次的实地考察,初步精准复原了从中国陕西直至中亚的丝路主干道,找到并精准定位了重要的地标——汉唐的玉门关、玄奘的“大石崖”、高仙芝的青山岭、中亚的铁门等,随后建成了第一套“丝绸之路地理信息系统”,将历次考察的GPS轨迹、重要地标的经纬度以及照片公开于网络。 在前期的考察准备与实际的考察过程中,我不断思索究竟什么是丝绸之路并沉浸于它的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