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弦饕餮

幼文
(星期六,晴)晚应徐奎约,到他家。吃酥面萝卜丝饼,甚佳。因雨,不能走出,谈天甚晚。 ——朱自清1924年8月16日日记 日记所记天气为“晴”,却又记下雨,老朱实在是不细心。时朱自清甚困窘,七月三十日、八月十七日均有借钱记录——朱自清极爱面子,每次借钱都“甚忸怩”、“甚愧”,可见他“饿死不吃救济粮”的性格。八月十四日,他买书还赊了商务印书馆的账。买书的钱都没了,想必这段时间伙食更是糟糕。当然,读书人买起书来都不会节制,顾颉刚青年时买书同样是“许多书,年底结账付不出钱来。”朱自清的生活比顾颉刚拮据的多,因此其处境更加难堪,这一天难得吃了顿酥面萝卜丝饼,久旱逢甘霖,当然是“甚佳”了。 朱自清当时在宁波,所以《宁波菜与宁波饮食文化》就将酥面萝卜丝饼归于宁波小吃,这当然是一家之言,经不起考证的。宁波常见的萝卜饼并非酥面的,只是寻常的萝卜丝煎饼,这种小吃在江南遍地开花,其源流已不可考了。 萝卜丝饼可分为两大类——当然还有些奇葩异类。一类是上述江南常见的萝卜丝煎饼,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萝卜丝饼,有人称之为香煎萝卜丝饼,台北小吃中的“温州街萝卜饼”也是这一类。老南京叫这种小吃萝卜丝端子或油端子,做法是萝卜丝和面,用小平底勺舀了放进油锅炸,熟了小饼就会浮起来,夹出来排在锅边的铁丝架上沥油。现在南京小巷子的街头还能见到这种萝卜饼,但是很不好吃,萝卜少,一咬一口面团。同属萝卜饼,各地的私家绝活是不同的,据说温州街的秘密就是在制作葱油饼的时候,用一半的烫开水加上一半的冷开水来加强面皮本身的嚼劲和弹性,然后再加蛋;而南京老婆婆们的秘诀则是在面糊里加一点虾皮。另一类萝卜饼,是粤菜名点萝卜丝酥饼,外形是小一号的鸭油酥烧饼,用油很重,馅料和酥皮都有粤菜的讲究,不是江南常见的。 不过,朱自清所吃的这顿“酥面萝卜丝饼”,既不是萝卜丝煎饼也不是萝卜丝酥饼,甚至不是他曾经吃过的扬州萝卜饼。萝卜丝酥饼当时在宁波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