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漫游

[日] 谷崎润一郎
庐山日记 (大正七年)十月十日 晴 上午八点醒来,很稀罕,是晴天。离开北京后,已经过了一周才见到的晴空。上午写日记,读《庐山志》。礼拜天,来对面教堂礼拜的中国人颇多。教堂钟声响亮地回荡空中。 下午四点来钟,跟田中氏及正巧来访的太田氏相伴,去九江市的中国人居住区。租界通往中国人居住区的地方有两个石拱,穿过那里,拐进左手的小路,眼前便是龙池寺。这座寺庙的开山祖据说是晋代的慧远。跨进寺庙前的拱形门洞,但见湖畔上有码头,左边是垃圾场,堆满了垃圾。码头石阶下六七个女人正在河边洗涤。我们招呼烟水亭湖畔休息的船老大,乘坐上他的船往湖面上去。亭子右边有柳树长堤,船的右舷方向,可以看到岸边石崖上九江城外的房屋鳞次栉比,有红色柱廊、灰色砖瓦的露台,还有锯齿一样参差弯曲的土墙。那些房屋都有通到河边的石阶,有的地方有码头。左舷方向看得到九江的城墙,还有城外的教会、学校、丘陵。那些建筑的背后耸立着能仁寺的八层七角砖塔。(传说那座寺庙建于梁武帝时代,宋代仁宗时白云端师居于此。)自那座塔的稍稍右方部位,庐山淡青色的山脉延伸覆盖至城里。我们的船离开岸边后,右舷处的街角渐渐开阔起来,接着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居宅。西洋建筑的楼阁和白壁家屋逐渐消失了,像似临时货摊的用草席及木板围起的陋屋跟背后城内街道的屋顶层层重叠,城墙对面的学校近在咫尺。回头再望驶过来的景观,那座天主教堂哥特建筑的屋顶上,载有两个十字架的天空甚是美观。 登上烟水亭,来到寺院的本堂、客殿。本堂悬着一匾额,上书“鸢飞鱼跃”。穿过本堂左右两边的拱门,临水湖边客殿。白色的围墙上开有窗户,可以观望水面。墙上缠绕着常春藤枝叶。而客殿左前方的湖面风景优美,最适合眺望庐山。难怪这里挂有“才识庐山真面目”匾额。 离开烟水亭,再次登船向长堤划去。阳光穿透蒙罩着轻柔薄纱的云层,打出两三道强烈的光柱,照射在船右舷的湖面上。庐山不知不觉中沐浴着夕阳,色彩略有变化,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