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动物园

马伯庸
题记 一个人的记忆,总是不可避免地虚实参半,其中既有最真实、最清晰的细节,也有完全源于想象、从未存在过的虚构。虚构在真实的土壤里茁壮生长,像胡杨一般伸展枝条,重新扎入土壤。它们互相纠缠、融合,渗入对方的每一寸肌体。到后来,两者彻底融为一体,往往连讲述者自己都区分不出何为真实,何为虚幻。 赤峰是我的故乡,我在这里长大。故乡对我来说,是一个充满乡愁和魔幻的童话。我记得白云降落在草原上变成羊群,也记得孤狼和黄羊穿行于沙尘暴中的身影。水泥高楼之间,总隐藏着那么几处浅蓝色的敖包,如果你试图接近,它们就会倏然裂开,从里面飞出一只有着宽大翅膀的雄鹰,直上天际。 这样的景象,充盈了我整个记忆。我没法告诉你,哪些是我的亲身经历,哪些是童年时代的胡思乱想,又有哪些是来自于古老时代的风吹入梦境。 我喜欢这样的感觉,穿梭于真实与幻想之间,把泾渭分明的两条河流搅浑在一处。 接下来我要讲的这个故事,也拥有同样的质地。我说不清楚,它到底是一段被湮没的真实历史,还是一代代赤峰人在梦中构建出来的回忆虚像。我不是创造者,只是一个忠实的记录员。如果有人问起这故事是真还是假,到底从何而来,我只能说,它和我一样,在赤峰这里出生、成长,然后和这个真实世界慢慢融合。 事就这样成了。 第一章 归化城 故事最初的萌芽,不在赤峰,而是在绥远的归化城里。 晚清光绪年间,归化城里来了一位从伦敦远道而至的教士。他本名叫杰克·乔治,华文名字叫华国祥,受中国内地会的委托,希望能在这一处中蒙要地打开局面,把主的荣光散播到蒙古地区。 华国祥携夫人一起进了归化城,在水渠巷商家永宁号院内租房立会,建起了第一座基督教新教的教堂,叫作“耶稣堂”。他开始时沿用教内旧例,在教堂开坛布道,分发《圣经》。可惜当地居民多无兴趣,饶是华国祥费尽唇舌,也招不来多少人肯到教堂听讲,遑论发展信众。 华妻精通西医,在丈夫忙于传教的同时,她在顺城街三星成巷内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