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有棵树

[美] 贝蒂·史密斯
《布鲁克林有棵树》主要人物关系图 图片 图片 布鲁克林有种树,有些人叫它天堂树。无论种子落在何处,这种树都会挣扎着去碰触蓝天。它在围着木板的空地上生长,从无人料理的垃圾堆里探出头,从地下室的格栅里钻出去。它是唯一能从水泥地长出来的树。纵使没有阳光、水和泥土,它也能繁茂葱翠……若非数量实在太多,人们肯定会觉得它很美。 导读 《布鲁克林有棵树》是贝蒂·史密斯于1943年发表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讲述了20世纪初,弗朗茜·诺兰在纽约布鲁克林区威廉斯堡的成长经历。全书没有怪诞刺激的情节,却以平实细腻的点滴经历打动人心,也因此,它在美国畅销至今,并被纽约公共图书馆选为“世纪之书”。1944年,威廉·米德·普林斯将其改编成连载漫画。1945年,著名导演伊利亚·卡赞将其改编成电影。1951年,乔治·阿博特与作者合作,将其改编成百老汇音乐剧,陆续上演了267场。 贝蒂·史密斯1896年生于布鲁克林,父亲是第一代德裔美国人。她出生时,全家人住在埃文街207号(如今的曼哈顿大道)。四岁时,他们搬到斯塔格街227号,之后又多次搬家,辗转于蒙特罗斯大道和霍普金斯大道的各种经济公寓。最后,他们在格朗街的一间经济公寓住下。而这间公寓,便为本书奠定了创作背景。贝蒂并未完成高中学业,和书中主人公弗朗茜一样,她通过自学,先后涉足新闻、戏剧和文学,最后于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尝试写小说。 贝蒂一生共出版了四部小说,其中三部以布鲁克林为背景。《布鲁克林有棵树》于1943年出版,是她的第一部也是最著名的作品。贝蒂后来承认,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本书均根据其亲身经历所创。她笔下那一天天溜走的时光,弗朗茜·诺兰生活中接连不断发生的各种故事,其实就是作者自己的故事。因此,这部以描述主人公成长过程为主题的作品,常被归入德国文学中一种传统的小说类型——“教育小说”(Bildungsroman)。 全书或直接或隐晦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