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像传(修订版)

黄乔生
黄乔生,1964年生,河南南阳人。198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世界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鲁迅研究月刊》主编、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著有《度尽劫波:周氏三兄弟》《鲁迅与胡风》《鲁迅:战士与文人》《百年巨匠:鲁迅》《八道湾十一号》《字里行间读鲁迅》《吾国吾民1919》《〈阿Q正传〉笺注》等;编辑《回望鲁迅》《回望周作人》《鲁迅藏拓本全集》《中国新兴版画1931—1945》《台静农全集》,以及The Pictorial Biography of Lu Xun等,另有译作多种。 图片: 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欢迎易寅村(培基)校长大会合影,摄于1926 年1 月13日。第一排左起第六为鲁迅,右起第一许寿裳,右起第二十易寅村,第二排左起第三十六为刘和珍,第三排左起第三十一为许广平 引言 鲁迅的少年时代,照相术已在中国流行。大都市且不论,便是在鲁迅的家乡绍兴这样的小城市里,照相也非稀罕的物事了。鲁迅曾回忆: 这是我每一经过,总须流连赏玩的地方,但一年中也不过经过四五回。大小长短不同颜色不同的玻璃瓶,又光滑又有刺的仙人掌,在我都是珍奇的物事;还有挂在壁上的框子里的照片:曾大人,李大人,左中堂,鲍军门。 照相馆为招徕生意用当朝权贵的照片做广告,因为当时人们对照相有抵触情绪:有一种迷信,说人一照相,精神就要被照去,所以运气正好的时候,尤其不宜照相。当时的相片多是全身像,因为半身像晦气,好似被“腰斩”。鲁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就特别讨厌照相,认为这种东西是外国人用来骗中国人钱的。 面对照相机这个舶来品,人们既觉得新奇、神秘,也心存疑惧。摄影师为拍摄对象设计各种布景,拿捏各样姿态,不明底细的顾客只有服从照相馆和摄影师的安排——自然是当时照相的常态。不过,另一方面,诱惑终究是难以抵挡的,因为拍摄效果往往喜人,满足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