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

王小甫
王小甫1952年生,四川成都人。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89年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1999年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导,2000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12—2014年任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双一流”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学研究》编委、《东方文化集成·中亚文化编》编委、《新疆通史》编委。2018年10月起被人民日报社聘为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方专家委员会首批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史、中国与周边关系史。代表专著有《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中国中古的族群凝聚》等,屡获教育部、国家社科基金成果奖。编著教材《隋唐五代史——世界帝国开明开放》《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等。先后主持“隋唐五代东北亚政治关系史研究”“3—14世纪中国历史的多元文化环境研究”“6—10世纪中国的族群凝聚与国家政治体制演进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文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 注释 □□□□□ 本书中所出现的如上方框同原版纸书。 序一 季羡林 王小甫同志把自己的博士论文增补、扩大了以后,即将付梓,索序于我。我对于他研究的这个题目没有深入探讨,不敢赞一词。但是对于与此书有关的中亚史地研究工作,却颇有一些意见想说一说,因此便答应了下来。 全世界都承认,中华民族是一个最爱历史的民族。我们不但注意写本国的历史,而且几乎在所有的正史中都有讲西域(中亚和新疆,甚至这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的专章。在大量非正史的著作中,在所谓“杂史”里,有关西域的记载也大量存在。古代西域,虽然荒凉寂寞,但在人类历史上却起过极大的作用。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干线丝绸之路,就横贯此区。它对沿途各个国家在几千年的历史上起了促进作用,促进了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如果没有这一条丝绸之路的话,人们简直无法想象,这个地区的国家会是什么样子。但是,在历史上,这个地区多为游牧民族所统治,极端缺乏文献记载,所以现在研究起来有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