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音乐

[德] 特奥多·阿多诺 [德] 汉斯·艾斯勒
新版导言 格雷厄姆·麦卡恩(Graham McCann) 只因他是人, 人得有饭吃, 他不会满足于夸夸其谈, 那可给不了他面包和肉。 布莱希特、艾斯勒 如今不言而喻的是, 关于艺术没有什么是不言而喻的, 更不用说没有什么是不思自明的。 阿多诺 1934年,好莱坞,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新电影——《救生艇》(Lifeboat),正在二十世纪福克斯的片场拍摄。有一天,电影的作曲者得知,导演决定不在这部片子里使用任何音乐。作曲家感到很困惑。他陷入突然的不安,有些生气,想知道导演为什么会别出心裁。“是这么回事,”有人告诉他说,“希区柯克认为,既然整个剧情都发生在公海上的一艘救生艇里面,那音乐是从哪儿来的呢?”作曲家叹了口气,耸耸肩,听天由命地笑着回答说:“让希区柯克先生解释一下,摄影机是从哪儿来的,我就告诉他,音乐是从哪儿来的。” 音乐,始终是电影媒介中最少被欣赏到、最经常遭到忽视的方面。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也还是最少被论及的方面。当《论电影音乐》在1947年首版的时候,就其对商业电影及电影配乐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本质特性与潜力的理解而言,乃是一份独特而极富挑战的贡献。今天,在汉斯·艾斯勒和特奥多·阿多诺着手其非凡计划的五十年后,作为对电影音乐之社会、政治、美学重要性的学理性分析,这部著作仍然卓尔不凡。 你或许不同意其中的部分论点,但你仍然不难感受到它在面对一个很少被严肃看待的领域时,所展现出的罕见的批判性维度。它简练却野心勃勃,大胆而充满启发,是一首丰富而诱人的序曲。两位合作者,艾斯勒与阿多诺,分别代表着20世纪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两种传统:艾斯勒那种布莱希特式的艺术实践,以及阿多诺所代表的批判理论。两位作者都无视僵硬的学科界限,因此,阅读《论电影音乐》就意味着投身于美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和哲学性的问题与关切。这样说来,这本书算是出乎意料地清晰易懂的了。 汉斯·艾斯勒(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