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史

[英] 亚当·扎莫伊斯基
中文版序言 尊敬的读者们: 亚当·扎莫伊斯基的这本书是在一个对波兰历史极为特殊的时刻,呈现到中国读者的面前。两年前,我们隆重纪念了波兰接受基督教洗礼1050周年,该事件被看作波兰国家的开端。而今年,则是波兰在遭受亡国之痛123年后重获独立100周年。这是波兰当代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次事件。 卡罗尔·沃伊蒂瓦,即后来的教宗保罗二世,曾在长诗《斯坦尼斯瓦夫》中以高度概括的方式叙述了波兰人民奋斗拼搏的10个世纪,即在公元966至1918年间,为塑造和保卫自己的民族性而付出的不懈努力: 一片土地,历尽坎坷终获统一, 一片土地,那里的人们对自己的道路探索不息。 一片土地,被一个家族的众多王公长期割裂。 一片土地,既服从于个人自由,又虑及所有人的利益。 一片土地,在几乎六代人的时间里被彻底撕裂。 在世界地图上被撕裂! 子孙的命运也被撕裂! 一片土地,经历撕裂, 重新在波兰人心中获得统一, 一片绝无仅有的土地。 亚当·扎莫伊斯基以生动和充满激情的方式铺展开这部历史画卷,分析构成这部历史的诸多史实,并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国际背景之中。接下来,作者继续引领读者穿过最近这个“探索自身发展道路”的世纪,尝试去回答:“波兰人如何利用这份历尽艰辛而重获的自由和统一?”正如他自己承认的那样,他是从一个获胜民族的视角来书写的,这个民族最终从无数历史经验中浴火重生,并正在持续构建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 对历史的热爱,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历史将在当代文明成就中“长期存在”的信念,是波中两国人民的共通之处。中国人能够以独特的方式肯定我们民族在无数历史风暴中勇敢而有效捍卫的精神和物质遗产。更重要的是,波中两国的当代史几乎开始于同一时刻——波兰重获独立的时间与1911年“中华民国”建立只相差约7年的时间。因此可以大胆地断言,我们两国的当代社会是同步成熟起来的,而且这也使我们对彼此的兴趣不断增长。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