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盖尔归来

[美]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Natalie Zemon Davis)
图片 图片 献给钱德勒·戴维斯(Chandler Davis) 戴维斯及其《马丁·盖尔归来》(代译序) 刘永华 国人知道娜塔莉·泽蒙·戴维斯(Natalie Zemon Davis)其人,多半因为她写的《马丁·盖尔归来》(以下简称《归来》)一书;而国人知道《归来》,大约又不外乎两个原因:一则因该书被誉为“后现代史学”和微观史学早期的三部典范之作之一;一则因该书的前身、法国同名电影是部不可多得的历史剧。此书在中国史学界的名声,得力于前者尤多。如今,这本书的中文版将列入“历史—人类学译丛”刊行。不少读者不免要问:此书的“后现代”表现在哪里?它与微观史学、历史人类学有何关系?此书在历史编纂学方面,有何独到之处?在此书付印之际,似有必要先行对上述问题稍作讨论,算是给这本书在学术界的地位,以及它何以在这套丛书中露面,提供一个个人的“说法”。 一、戴维斯其人 在过去的十年里,戴维斯留下了至少两份访谈录,一份自传性学术回顾。这些访谈和回顾涉及她生活和学术的一些重要方面,为我们理解她的学术发展轨迹,尤其是《归来》一书的写作背景和缘起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戴维斯1928年出生于美国底特律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均为祖籍东欧的犹太人。二战结束后不久,她进入美国著名的女子大学史密斯学院(Smith College)学习,1949年获得学士学位。在本科学习期间,戴维斯接触到社会主义思想,她称开始了解这一学说时,感觉有如“神启”;同时,她还广泛、积极参与各种左派政治活动,这些经验对她早期的研究曾有不小的影响。她初次接触法国年鉴派创始人之一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的著作,也是在这个时期。1948年,她在哈佛大学参加暑期班学习期间,认识了未来的丈夫、数学家钱德勒·戴维斯,两人兴趣相投,双双坠入爱河,六周后他们结婚,当时戴维斯年方十九。 1949年,戴维斯进入另一所著名女子大学拉德克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