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迈欧篇

[古希腊] 柏拉图
Plato Timaeus Burnet, J.1900-7, Platonis Opera(Vol.IV.), Oxford: Clarendon Press 根据克拉伦登出版社1900—1907,伯奈特编辑 《柏拉图全集》第4卷中《蒂迈欧篇》的希腊原文译出 Introduction导读 译者引言 一篇《蒂迈欧》,半部思想史。 让我们从两种世界图景的对立说起。 17世纪的欧洲思想迎来了两种世界图景的长达数个世纪的新旧转换。按照“旧的世界图景”,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围绕地球旋转;宇宙是有限的、唯一的,被最外层的天球所包围;上帝在某一时刻决定并创造了这个宇宙秩序,也创造了现存的所有有生命的物种,并将它们安排在一个由逐级递降的复杂性构成的等级体系之中;人类是上帝按照自己形象创造的,是作为宇宙中心的地球生物中最好的,因此处于最高等级。按照“新的世界图景”,地球只不过是一颗围绕另一颗相当小的恒星太阳运行的行星,而太阳本身又是众多星系中的一个星系的成员;地球不是永恒的,而是有始有终,且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而在其中,首先是矿物质,然后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复杂的有生命物种,在很长的时间里通过突变、自然选择和遗传过程逐步演化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旧的世界图景”是由亚里士多德和犹太基督宗教共同缔造,并主宰了西方心灵将近1500年之久;“新的世界图景”则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开端,中经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直到20世纪80年代的新科学宇宙学,即所谓的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对整个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为科学思想史家柯瓦雷的卓越刻画,这两种世界图景现在分别以“封闭世界”与“无限宇宙”之名而为众所周知。不过,在古典学家眼里,这两种世界图景的对立在古代就已经被确立并得到充分展开:原子论者从前苏格拉底诸家的暧昧不清的“从无限宇宙中生成封闭世界”的宇宙起源模式中挣脱出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