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与中美竞合

[美] 约瑟夫·奈
推荐序 寻找中美关系的“正和博弈” 1972年12月7日,距离地表29000公里,人类在太空中为地球拍摄了首张全景照片——“蓝色大理石”。一个所有人赖以栖居的蓝绿色小岛漂浮在浩瀚的黑色太空海洋中,这一幕让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分歧、矛盾、纷争、冲突、冷战、热战……瞬时都变得那么渺小,承载着所有生命和所有国家利益的地球也不过是宇宙中的一颗玻璃弹珠而已。这是我在新著《CCG对话全球》(Understanding Globalization,Global Gaps,and Power Shifts in the 21st Century)引言中所提到的,此番重述,是想打消读者们的一个期待:不要指望约瑟夫·奈教授在这本书中论述美国软实力强还是中国软实力强,抑或中国会赢得大国竞争还是美国会胜出,而要拿出更宏大的视角来审视中美两国关系对自身乃至全世界的影响,从而真正汲取奈教授的智慧。 21世纪已经流逝了1/5左右。我们已然见证了世界格局从“一超多强”转变为“两超多强”:2021年,中美两国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额超过40万亿美元,占全球的比重超过40%。我们还见证了全球权力正在发生历史性大转移:从西方转向东方——美国是守成大国,中国是崛起大国;美国被视为西方世界的代表,中国被视为亚洲复兴的核心。奈教授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我们如何才能使从西方向东方的权力转移以一种惠及所有国家的形式实现,而不会导致具有破坏性的大国竞争?” 毋庸置疑,此处的“大国竞争”主要指中美竞争。中美关系将书写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处理得好则造福两国、惠及世界,处理不好则殃及全球。 面对当前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许多人困惑下一步将如何演变。2021年4月,在我跟奈教授的一场对话中,他提出一个奈氏“20年周期论”:新中国成立初期20年,中美双边关系十分艰难,还在朝鲜交战;1972年尼克松访华,开启了双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