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儒家现代性而思:牟宗三道德形上学研究
[法] 毕游塞
透过靠背垄道旧舍的灯火(代译序)
香港九龙土瓜湾的靠背垄道,坐落着一幢不起眼的“唐楼”。20世纪60至90年代,牟宗三先生曾长期寓居于此。香港人将没有电梯的老式楼房称为“唐楼”,租金相对低廉。颜炳罡撰写的牟宗三学术传记,有题为“靠背垄道旧舍的灯火”一节,重现了当时的情景。牟宗三生活工作的房间仅一桌一椅一床和一架书橱,正对书桌的墙上是自书的祖先牌位,“这位著作等身,闻名世界的哲学家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栖身、生活、著述及接待问学的青年”。陶国璋回忆说:“牟先生十时许便睡觉,深夜二三时便起床写书。牟先生在台湾地区的名气太大,时常需要应酬不同的人,但在香港,要应酬的人不多,所以他许多的哲学巨著,都是在港完成。”想必,牟宗三旧舍的灯火常常在南国一隅的寂静夜色中燃亮。
时至今日,那些旧舍灯火下写就的著作,在海峡两岸持续地产生影响,在西方学坛也有多方面的回应。2011年,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Brill)推出澳大利亚著名中国学学者梅约翰(John Makeham)主编的“现代中国哲学”丛书,汇集了以中国现代哲学为主题的新近研究成果。丛书第一批出版物中,与牟宗三相关的有三部。第一部是赛琳娜·陈(N. Serina Chan)所著的《牟宗三的思想》(2011年),最近的一部是柯文杰(Jason Clower)编辑、翻译的《牟宗三的后期著作》(2014年),中间的则是这部2012年出版的法国学者毕游塞(Sébastien Billioud)的论著。
毕游塞的牟宗三研究,汉语学界并不陌生。2004年,他题为《牟宗三(1909—1995)哲学中的智的直觉》的博士论文在法国第七大学通过答辩。这是有关牟宗三研究的第一部法语论著。在答辩中,他的导师弗朗索瓦·朱利安(François Julien)对牟宗三引进康德哲学诠释中国思想的做法有激烈的批评,认为这种诠释恰恰使中国思想丧失了作为“解构”西方传统哲学的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