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

田浩
作者的话 尽管在增订版中增加了新的内容(主要基于作者两篇学术期刊论文),本书的主旨仍然围绕两个主题展开: 第一,当将朱熹放置于同时代的儒家思想家的大框架中,我们对于朱熹及其思想是否能有新的理解?几个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于程朱理学有着过度的关注。如果将这种过于集中的视角转移一下,我们是否能更进一步地欣赏那些与朱熹同时代的思想家?这不仅是对他们自身思想的欣赏,更是对他们在朱熹就各种问题及政策提出的思想主张的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欣赏。 第二,在社会、政治和文化上具有共同关注的一群儒家学者所组成的道学“团体”,是如何发展演变成自成一家的思想学派,乃至南宋末期正式成为政治思想上的正统学说的。尽管大多数近代学者将程朱理学的胜利归功于朱熹的门徒学生,那么其他儒家学者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更重要的是,在朱熹生命的最后20多年里,他自己的言行是怎样影响着道学团体的狭化的。比如说,朱熹对于经典的评价是否将自己推向一个解读经典的权威和道学传统的界定者的位置? 对于90年代出版的我的英文原版和扩充的中文版,几位学界同仁质疑我是否过分强调了朱熹成为道学领袖的企图。他们认为,作为一个学界领袖倡导自己的学术主张,排斥异家学说,是很正常的,因此,朱熹在这一点上,与其他领袖并无显著不同。为阐述这一问题,我专门新增了“朱熹的祈祷文与道统观”一章,以证明朱熹超乎常理的言行与主张。比如说,在他献给孔子的祈祷文中,朱熹将自身作为其门徒和孔子灵魂的中介。在祠堂举行的祭祀先贤的仪式中,他让其门徒宣称在从古圣先贤到朱熹本人的道统传承过程中没有任何缺失;而且还让门徒们宣誓一定要原封不动地将自己的理论再传承下去。此章填补了1996年版《朱熹的思维世界》以及朱子学研究的一处空隙。 原版书中的另一个弱点就是结论过于集中于四个关键问题的讨论。这样一来,一些读者也许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忽略了书中原本设定的大框架中的其他重点议题。增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