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与中国转型

[德] 柯丽莎
纪念柯维麟(Michael Quirin) 中文版序 一百年前,铁路作为技术、移动、交流和经济发展的载体,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与今日的因特网和数码信息基础设施相提并论。铁路改变了人、货物和观念从一地运往另一地的方式,也改变了这些东西与既有运输和交通模式相联系与整合的方式。铁路在技术标准、管理组织和科层机构的演化上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迹,与此同时,在铁路涌现出来的国家,它又适应了特定的政治、社会与经济环境。 本书不是中国铁路的历史,而是一部透过铁路发展讲述的从晚清到21世纪早期的中国历史。这种路径让我能够去挖掘一个机构的起源及其扩张,这个机构覆盖广大的空间,也存在着复杂的管理结构,直到2022年,它仍然塑造着中国铁路管理机构的基本框架。通过关注铁路机构的发展来分析中国从帝国到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变,也为历史学家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来整合关于一些人的更广泛的讨论,铁路作为一种新技术和新基础设施,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他们就是规划和建设铁路、为铁路工作的人,以及在铁路上旅行的人。 在本书“致谢”部分的最后,读者们会看到,我意识到要以铁路发展作为框架来写一部关于中国的综合性历史,会不可避免地招致某些提醒。一些读者可能会期待更多关于铁道技术史的信息,另一些会希望对清代官员关于铁路的政治加以详细讨论,还有一些则希望对改革开放以来铁路的发展作更深入的探索。本书试图创造一种综合性的叙事,同时也有特定论点,来讨论20世纪中国铁路系统及其机构框架演化的历史模式,我也期待着我中国现代史领域的同行们,能够在未来的研究中填补这些空缺。 我很高兴江苏人民出版社决定出版本书的中译本,这让我有机会更直接地接触中国读者。毫无疑问,我很感激中国各种学术机构的同事们提供的建议和支持,多年以来,他们与我分享他们的知识和建议。与此同时,更多的普通读者能够读到我的著作,这对我而言也非常重要,因为本书也得益于各行各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