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道是寻常

安意如
前言 一生恰如三月花 对纳兰容若不熟的人,恐怕会比较知道另外一个名字,纳兰明珠。如果我再说一句《七剑下天山》,恐怕你已经在点头微笑了:你说的是这个人。 纳兰容若诞于清顺治十一年,正黄旗人,其祖于清初从龙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殁。 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有此为证:张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中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要知《春明外史》是当时在报纸上连载的通俗小说,若非大多数人都知道此典何意,张先生是不会这样写的。 纳兰容若著有《通志堂集》,包括赋一卷。诗、词、文《渌文亭杂识》各四卷,杂文一卷。内容丰饶,堪称全才,然他最大的成就还是在词上。先后结集为《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纳兰词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尽管他的词作数量不多,因他的身份经历所限,眼界也不算开阔,但这并不妨碍纳兰词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其中尤以爱情(悼亡)词最哀感顽艳,引人共鸣。 容若虽然经历简单,但出身贵胄又是康熙近侍,多次扈从圣驾前往边塞,他的词中就有一般生活在江南中原的文弱词人无法抵达的边塞风光。而边塞也带给他与身在帝京完全迥异的心灵体验,在塞上,容若孤卧寒衾梦不成,听着号角涛声,对“故园”,家人思念的越发热切起来。面对着塞上绵延空灵的飞雪,他发出了映衬一生的感慨:“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这样意境空灵,格调高远的词,容若的心胸见识又非一般寒门小户,苦读成名的文人可以企及。 词家的名字少有不好的,像晏几道,柳永,秦少游,但好成纳兰容若这样的,也是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