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斯先生到中国
[美] 韩洁西
超越以国家和东印度公司为中心的历史
这些在不同疆域为私利行事的帝国驱动者身上我们将以全新的视角
看到大英帝国何以扩张,全球化何以发生 本书系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 2020 年度课题(2020GZGJ54)、2019 年度《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资助专项课题(2019GZY08)阶段性成果。 中文版序言
我第一次去中国是在 2004 年,当时我 23 岁。那时,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语言知之甚少。在两周的时间里,我试着了解一切:北京的八达岭长城、紫禁城、圆明园,南京的紫金山,西安的兵马俑;但我从没去过上海以南的地方。当我回到美国并开始在耶鲁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时,我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这次旅行将如何改变我的学术轨迹,并最终改变我的人生历程。我原本的计划是写一部关于英国和德国历史的书,但在开学的第一天,我惊讶地发现自己匆忙地在选课目录中搜索汉语入门课程。学习中文的过程甘之如饴,如此迷人而丰富的语言让我乐在其中。但除此之外,我当时还是漫无目的地学习,直到我在史景迁教授的中国史本科通选课上听到他的一番评论。他随口提到,历史学家对中英两国在鸦片战争前的交往了解不多。我于是明白自己要写什么样的历史了。我还意识到,通过自己在地理和语言上的“去中心化”,我能够将自己所描绘的历史“去中心化”。
这就是《史密斯先生到中国》的由来。本书的主人公虽然是三位名叫乔治·史密斯(George Smith)的苏格兰人,但地理中心却是口岸城市——广州。在 18 世纪和 19 世纪,广州是全球重要的金融、商业、政治和文化发展中心。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以范岱克为代表的当代学者,他们将广州历史带到了世界史的舞台中央。这本书以他的作品为基础,进一步探索了英国在中国以及中国在英国的历史。
研究中国历史的学生和学者会注意到本书所用史料的不均。我希望在讲述这段历史时能有更多的中国声音。遗憾的是,18 世纪广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