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河山可骑驴

王这么
图片: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图片: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图片: [北宋]赵佶《听琴图》 图片: [北宋]艾宣《写生罂粟图》 图片: [南宋]马兴祖《浪图 》 图片: [南宋]马远《观瀑图》 图片: [南宋]马远《舟人形图》 图片: [南宋]马远《月下把杯图》 图片: [南宋]马远《梅石溪凫图》 图片: [南宋]马远《踏歌图》 图片: [南宋]马麟《秉烛夜游图》 图片: [南宋]马麟《层叠冰绡图》 图片: [南宋]马和之《月色秋声图》 图片: [南宋]夏圭《松溪泛月图》 图片: [南宋]夏圭(传)《临流抚琴图》 图片: [南宋]夏圭《烟岫林居图》 图片: [南宋]李嵩《赤壁图》 图片: [宋]佚名《海棠蛱蝶图》 图片: [宋]佚名《槐荫消夏图》 图片: [宋]佚名《瓦雀栖枝图》 图片: [宋]佚名《写生草虫图》 图片: [宋]佚名《长桥卧波图》 图片: [宋]佚名《征人晓发图》 图片: [宋]佚名《西湖春晓图》 图片: [宋]佚名《春游晚归图》 他们的光荣与梦想 想当将军的诗人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驴跟诗人,好像是一对完美的拍档。 诗人的气质,跟高头大马的确不搭调;而驴,体格小巧,加上诗人缓步而行的翩翩风度,就很相得益彰了。唐代郑綮说:“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边走边比画,“推”好呢还是“敲”好,也只能骑驴。 驴背平坦舒适,弱不禁风的小媳妇都可以安然坐着回娘家。马骑乘起来,就正式且粗犷得多,要配鞍,否则颠死你;得经过训练,不然摔死你;还要身姿挺拔,被坚硬的马鞍束缚着,在马上,人只能保持一种紧绷而待发的状态。连赏花那么优雅的事,骑马去就会变成一场盛会、一次游行:“一日看尽长安花”“踏花归去马蹄香”。昂扬,且快意。 驴性愚执,形容冥顽不灵者,会说“春风不入驴耳”。诗人通常也有这种毛病,主观想法太多,不听劝谏。和马相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