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瘾:在放纵中寻找平衡

[美] 安娜·伦布克
谨以本书献给玛丽、詹姆斯、伊丽莎白、彼得和小卢卡斯 中文版序 亲爱的中国读者: 无论令我们成瘾的是酒精和香烟之类的物质,还是玩游戏、刷社交媒体之类的行为,通过了解快乐与痛苦背后的神经科学原理,我们都能克服强迫性过度消费,找到平衡,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例如我的一位患者,他是一位二十岁出头、聪明、体贴的年轻人,因退缩性焦虑和抑郁症前来就诊。他已经从大学辍学,与父母住在一起,隐约还有自杀的念头。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玩游戏,直到深夜。 如果是二十年前,我为这类患者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他开抗抑郁药。但现在,我会推荐完全不同的方法——多巴胺戒断。我建议他在一个月内远离包括电子游戏在内的所有屏幕。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在二十年的从业生涯中,我看到越来越多的患者深受抑郁和焦虑问题的困扰,其中包括很多年轻人,他们在其他方面十分健全,家庭和睦,受过良好的教育,衣食无忧。其实他们的问题并不在于精神创伤、社会脱位或贫困,而在于多巴胺过量。多巴胺是大脑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是一种与愉悦感和奖赏机制有关的神经递质。 当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比如我的那位患者玩游戏的时候,大脑会释放出少量多巴胺,让我们感到愉悦。但在过去七十五年里,神经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就是大脑中处理快乐和痛苦的区域是相同的,并且大脑会努力维持快乐和痛苦的平衡。每当这个天平向一侧倾斜时,大脑就会在另外一侧施加压力,竭力恢复平衡,神经科学家称之为“内稳态”。 多巴胺被释放以后,大脑会相应地减少或“下调”被刺激的多巴胺受体的数量,从而导致快乐-痛苦的天平向痛苦端倾斜,以恢复平衡。所以,我们常常会在快乐过后产生宿醉感或失落感。倘若等待足够长的时间,这种感觉就会消失,我们会重新回归中立的状态。然而,人类天生渴望对抗这种感觉,于是我们会再次回到那个快乐源泉的怀抱——比如再玩一局游戏。 如果每天保持这种模式几个小时,几周或几个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