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寻美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编 叶朗 顾春芳 主编
彩插
图片: 《蒙娜丽莎》,约1503—1517年,达·芬奇,卢浮宫博物馆
图片: 《拾穗者》,1857年,米勒,奥赛博物馆
图片: 《雅典学派》,1510—1511年,拉斐尔,梵蒂冈博物馆
图片: 《维纳斯的诞生》,1487年,波提切利,乌菲齐美术馆
图片: 《春》,约1480年,波提切利,乌菲齐美术馆
图片: 《人间乐园》,约1490—1510年,博斯,普拉多博物馆
图片: 《宫娥》,1656年,委拉斯开兹,普拉多博物馆
图片: 《蓬帕杜侯爵夫人》,1756年,布歇,慕尼黑巴伐利亚绘画陈列馆
图片: 《圣咏圣母》,约1603年,卡拉瓦乔,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图片: 《苏格拉底之死》,1787年,大卫,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图片: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1434年,扬·凡·艾克,英国国家美术馆 《博物馆寻美》编委会
(以姓氏拼音为序)
丁宁 顾春芳 王加 叶朗 主编序
叶朗 顾春芳
我们的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座谈会上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恩格斯说,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恩格斯的这句话对我们当今的人才培养非常有启发。我们谈人才,一般只重视知识的灌输、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心灵的教化和人格的培养,不注重引导青少年去寻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而恩格斯谈人才,首先是说“思维能力”,接着说“热情和性格”,然后是“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这就对我们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同时也使我们的眼光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遮蔽中解放出来。
21世纪的人才培养,要注重精神、性格、胸襟、涵养等方面的要求。我们需要的人才,应该有着高尚的人格、完满的人性、审美的心胸、良好的修养,是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人。这样的人才,不仅具有高层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具有广阔的眼界和胸襟,致力于追求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