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说唐诗(增补版)

启功 著 柴剑虹 整理
文前插图 图片: 启功先生(1912—2005) 图片: 启功先生与本书整理者 图片: 启功先生手书 图片: 启功先生画作 图片: 启功先生画作 图片: 启功先生画作 图片: 启功先生画作 图片: 启功先生画作 图片: 启功先生画作 图片: 启功先生画作 图片: 启功先生备课手稿 图片: 启功先生备课手稿 图片: 启功先生备课手稿 图片: 启功先生备课手稿 图片: 启功先生备课手稿 图片: 启功先生备课手稿 图片: 启功先生备课手稿 图片: 启功先生备课手稿 启功说唐诗 第一讲 唐代诗文概述 一、如何研究唐代文学 在具体讲唐代诗文之前,先要谈一谈如何进一步研究唐代文学的问题。我的想法是: 第一,现行的几种古代文学史教材有一定的局限,因此虽不可不读,也不可“太”读。只读这些个教材,不看那些作家的全部作品是不行的。我们要真正了解一个时代,了解作家及流派,要读文学史教材以外的东西,才能大有所为。 第二,要居高临下,不要被某些人的议论所吓住。研究作家作品,要总的来看这个作家在这个时代起了什么作用,和前代、后代发生什么关系,“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不看六朝诗、宋元诗,就没法评论唐诗,例如“初唐四杰”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第三,“时代背景”与文学艺术的成就非常有关,但究竟是怎么一个关系?背景上一些事情并非当时所能奏效,就会有所反映的,有些非得经过一段“消化”才能反映出来。现在所编的文学史(教材)很容易处理不好题材所反映的背景与当时的消化程度的关系。 第四,题材的反映是当时的,而艺术成就、艺术手法却不是当时即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施肥、开花、结果的关系,结果了,而土壤中的肥料已经看不见了。杜甫反映“安史之乱”的诗篇大家称“诗史”,但杜甫能写出这样的诗来是汉魏六朝、初唐给了他一次又一次的肥料,他一次又一次地消化。决非安、史一乱,杜甫就写(得出来)。 第五,一个段落、一个时期的文学,有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