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诺亚方舟

索达吉堪布
关于慈善的思考——第四届“国际公益慈善论坛”演讲 (2010年6月20日下午) 各位高僧大德、各位慈善家: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与这么多人共同交流慈善的话题。 我个人而言,是一名佛教徒,而大乘佛教的所有理念,归根结底就是利益一切人类,乃至一切众生。因此,与各位一起探讨这样的理念,对我来讲非常高兴。 图片 慈善是心 所谓慈善,其实就是无条件关爱一切众生。在这方面,有钱的人可以作物质上的支持,而没有钱的人,则应发起一分爱心。我们虽不要求世界上所有人都变成比尔·盖茨、巴菲特,但至少也应效仿特蕾莎修女,先从身边的众生关心起。 特蕾莎,是天主教的一名普通修女,当她发现修道院外穷人的悲惨遭遇后,毅然决然舍弃了天堂般的舒适生活,用一生的时间,挑起了拯救贫民、麻风病患等的重任。从表面上看,她不过是个平凡而普通的女人,但实际上,她所做的事远远超出我们想象。且不说别的,仅仅在6年时间里,她就收留了6万多个弃婴……这些可歌可泣的善举,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同。1979年,她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去年,诺贝尔基金会一致认为,她是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之一。所以,不管是佛教徒,还是天主教等其他宗教徒,以慈善来帮助他人都非常有意义。 现在人生存的目标各不相同,但若是只一味追求外在的物质,内心充斥着自私自利,那就算生活条件再好、世界变得再美丽,一切的一切也无有任何实义。所以,要想人生真正具有价值,就应该用佛教的利他理念来调整自心,若能做到付出一切而不求回报,这才是最有意义的。 然而,如今不少人认为,慈善只是有钱人的消遣,跟自己这种平民百姓没多大关系,故对这方面不闻不问、从不关注。这种观念是错误。对此,我常想起一个非常难忘的故事:2007年2月16日,刚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自己的庄园举行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应邀参加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晚宴将要开始时,一位老妇人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