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浮士德

[德] 歌德
青年歌德与《原浮士德》 陈巍 一 《浮士德》的翻译与接受 众所周知,德国大文豪约翰·沃尔夫冈·封·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的传世名作《浮士德》诗剧(Faust-Dichtung)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创作历程(1772—1832)。《浮士德》诗剧一般指长达12111诗行的《浮士德》第一部和第二部,在过去两百多年间,历代学者对这部德语文学经典著作的阐释与解读倾注了巨大的热情与心血,各种研究文献可以说汗牛充栋。然而,如果我们聚焦整部诗剧的形成过程,就会强烈地意识到,要想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浮士德》版本演变之间的关系和真实含义,就不能忽略歌德青年时代创作的《原浮士德》(又译《浮士德的最初形态》《浮士德初稿》《浮士德的早期版本》)对整部《浮士德》之形成产生的重要影响。 重温歌德《浮士德》诗剧近两个世纪的接受史,亦可清晰地发现历代学者对这部思想价值深远兼具诗歌与戏剧特征的欧洲文学代表作之一的翻译、阐释、研究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过程。1808年,歌德《浮士德》第一部问世之后,1821年英国就出版了弗朗西斯爵士(Lord Francis Leveson-Gower,1800—1857)翻译的《浮士德》第一部英译本,1823年法国出版了瑞士作家施塔普尔(Albert Stapfer,1802—1892)《浮士德》第一部法译本;法国浪漫派诗人奈瓦尔(Gérard de Nerval,1808—1855)在十八九岁时以散文翻译了《浮士德》第一部,于1827年出版。 1800年,歌德写出了《浮士德》第二部中“海伦剧”的草稿,1825年,七十六岁高龄的歌德才开始在“海伦剧”断片的基础上继续完善,1827年写完“海伦剧”,并出版了单行本。1831年,也就是歌德去世前一年,他的《浮士德》第二部才算大功告成。两百多年来,《浮士德》相继被翻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