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虚时代

[法] 吉尔·利波维茨基
前言 《空虚时代》这本书将一些研究成果集中在一起,旨在从不同层面来讨论一个普遍现象:在大消费时代,个人、社会、道德的变迁,以及其中表现出来的新型的社会化、个性化与17、18世纪是截然不同的。本书力求揭示这种历史演变的历程并证实如下的观点:消费品、影视资料、新闻以及相关的享乐主义、包容主义和心理主义等价值观,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种新式的行为约束机制,一种无与伦比的诱人的生活方式,一种角色、信仰与私生活的系统位移—由此形成了西方个人主义历史的新阶段。我们生活在第二次个人主义革命的年代:私有化在扩大,社会认同受到侵蚀,政治与意识形态受到排斥,个性特征越发多变。总之,只有当上述个人及日常生活层面的革命完成后,我们的时代才能放弃革命末日论。 民主社会处在进化中,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按照新的逻辑被不断地重塑着,我们称这个逻辑为“个性化进程”。沿着这个逻辑,我们便更容易去理解民主社会了,本书的分析也是以此为中心而逐步展开的。但个性化进程在重塑社会的时候,不同社会阶层被重构的程度和方式是不一样的。鉴于我们的社会采用的是多元的、特有的架构标准,因此力图三言两语便将整个社会说清楚的理论必然是有局限性的。本书之所以拥护单一的方案,是因为我们并非依据实时的观察,而是基于历史来绘制曲线,并从中总结出关于制度、生活方式、追求以及个性化的趋势线。从横向对比和纵观历史这两个角度出发,来考察个性化进程,为我们明确了前进的道路、发展的新方向以及社会制约和组织架构的类型,使我们摆脱了一直盛行到20世纪50年代的“纪律、革命、契约”的模式。个性化进程已经走过民主—纪律、普遍主义—清戒主义、意识形态—强制约束等矛盾并存的现代社会初级阶段,但鲜有人将个性化进程的发展看作是资本主义培育商品的一种战略,因为其中有着人性化的一面。 在兼并另一个完整的体系时,即便原有体系的确非常有利于劳动力再生产以及剩余价值的提高,但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