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的行为

[美] 珍妮弗·阿克曼
序言 生而为鸟 这是一本关于鸟类生活史和行为的书。 从寿命只有3年至5年的小型鸟类,到几十岁高龄的猛禽和海鸟——虽然鸟生有长有短,但生而为鸟,不外乎要经历出生、成长、成熟、衰老、死亡的过程。生存、运动、觅食、交流、玩耍、求偶和育幼等行为贯穿于它们的生命历程。这些行为看似简单明白,背后却蕴藏着生命的玄机。世界上有1万多种鸟类,它们的行为复杂而独特,呈现出极高的异质性。哪怕是我们身边最为普通的麻雀、乌鸦和喜鹊,也可能做出让你意想不到的行为。鸟类的世界就是这样纷繁和迷人。 家麻雀会利用烟头筑巢,因为烟头里的尼古丁可以驱赶寄生虫。中国的山麻雀的行为与其异曲同工,它们会将新鲜的艾草叶垫入巢中,以减少寄生虫感染,从而孵育出健康的雏鸟。 乌鸦是鸟类行为中永远不可或缺的主角,特别是个体之间的互动。幼年的渡鸦像人类的幼儿一样,几乎会摆弄每一样新鲜的东西——树枝、石头、食物、瓶盖、小贝壳和玻璃——充满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群集的渡鸦还会把个体的积极或消极情绪传递给同伴。 鸟类的求爱过程才是最令人震撼的,其中有简单粗暴的打斗,有含蓄优雅的炫耀,有热情洋溢的歌唱,还有煞费苦心的献礼。恐怕连人类最费尽心机的求爱方式都很难与鸟类的求偶炫耀相媲美。 这么多有关鸟类行为的桥段,构成了《鸟类的行为》。它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科普作家珍妮弗·阿克曼女士。看到这里,您也许知道我想说什么。没错!她撰写的《鸟类的天赋》(The Genius of Birds)的中译本,是由译林出版社在2019年出版的。 我在为《鸟类的天赋》一书作序时曾写道:“全球现存的鸟类超过1万种。如果每天认识一种鸟的话,你大约需要30年才能认全这个家族的全部成员。”这可能是很多观鸟者的终生目标。不过,如果要真正参透每一种鸟类的生存方式及其背后所潜藏的非凡策略和智慧,又需要多久呢?我猜想,这也许是几代鸟类学家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我从来也不担心在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