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里的罗马

[新西兰] 安德鲁·里奇
译自ROME (1st Edition) by ANDREW LEACH Copyright © 2016 by Polity Press Ltd. This edition is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Polity Press Ltd., Cambridge 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copyright © 2023 by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A division of Shanghai Century Publishing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图片 序言 若要给罗马写一份简史,那么起笔的时间点应该落在当下。这并非是因为,或者说不只是因为“世界史就是世界的法庭”(席勒语),而是因为像这样的一本书,理应(而且经常如此)以借口、告诫与保证为开篇,好让作者不必为接下来的内容承担责任。当然,这本书也存在局限,尤其是要放弃大量内容,才能将一座拥有近三千年历史的城市浓缩在一本小书里。罗马是专家和爱好者的游乐场,也是学者的无底洞。罗马配得上这本书里的每一个字,但需要读者即使发现书中的种种缺点,也能以内容为基础,通过自身或他人的经历,构建自己心目中的罗马城市史。从各方面来说,我把它写成了本人心目中初次到访罗马时想要看的理想读物,融入多年来我对罗马的研究。 一个多世纪前,杰西·本尼迪克·卡特在对美国哲学学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人们写罗马史时,通常很少涉及物质和有形的层面,即罗马城本身。地形学作者又总是把古罗马的建筑和广场看作空荡荡的舞台和表演的空间,而他们本人从专业上对那些表演又毫无兴趣。”在那之后,尽管很多学者反驳过卡特的观点,但他的告诫仍值得我们关注。当我埋首于一系列关于罗马城市肌理的资料时,心中一直想着卡特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