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标记

[美] 休·豪伊
致那些深受孤独之苦的人 休·豪伊的成功,不仅来自自出版 2011年,亚马逊自出版栏目下悄然出现一本短篇小说,售价很便宜,只要0.99美元,不过故事本身非常精彩,所以短短几个月里就卖出了几千份,当然也给本职是书店员工的作者休·豪伊(Hugh Howey)带去了几千美元的额外收入。这个小小的成功鼓励了作者,在随后的几个月间,作者又用同样的自出版方式发表了几篇故事,和第一篇共同组成了系列作品,并且最终成为一本长篇小说,这就是《羊毛记》的诞生。 实际上《羊毛记》并不是休·豪伊的第一部小说。在此之前,他曾经在一家小出版社出版过小说集,并且拿到了第二本书的出版合同。但是豪伊认为可以自己完成出版工作——时代和技术都已经做好了准备,于是他没有签署那份合同,而是选择了亚马逊的自出版系统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在他成名之后,类似的一幕又上演了一次。2012年,豪伊拒绝了西蒙·舒斯特(Simon & Schuster)出版公司提供的7位数报价,宁肯选择6位数报价的合同,以便保留自己发行电子书的权利。 也许是因为休·豪伊在自出版上的成功太过耀眼,虽然很多媒体对他做了采访,但大部分访谈并没有太关注小说本身的内容,而都集中在自出版的话题上。很难统计休·豪伊的成功给了后来者多少启示和激励,但确实可以举出一些受到激励的例子,比如弗雷德里克·谢尔诺夫(Fredric Shernoff)出版了《大西洋岛》(Atlantic Island),杰森·葛尔莱(Jason Gurley)出版了《埃莉诺》(Eleanor),迈克尔·邦克(Michael Bunker)出版了《宾夕法尼亚》,等等。不过这些后继者都没有达到休·豪伊那样的高度,再没有人能够像他一样凭借着自出版,在科幻小说创作领域大放异彩。 这其实揭示了一个事实:休·豪伊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自出版这种新颖的出版方式,也与《羊毛记》的精彩密不可分。就像休·豪伊拒绝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