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拥抱:动物与人类的情绪

[荷] 弗朗斯·德瓦尔
前言 观察行为对我来说再自然不过了,以至于它已经融入我日常生活的点滴了。直到有一天我回到家,给妈妈描述一辆公交车上的场景时,我才意识到这一点。我确定我当时十二岁。公交车上,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一直在粗暴地接吻,我虽然无法理解这种接吻的方式,但这是典型的青少年式接吻,他们两唇相吸,双舌缠绵。这件事本身并不特别,但随后我注意到女孩嘴里嚼着口香糖,而接吻之前我只看到男孩在嚼口香糖。我很困惑,但还是想通了,这就像连通器的法则一样。然而,我妈妈听到这个故事后一点儿也不激动。她带着困惑的表情告诉我,不要过度关注别人,这样不好。 观察现在是我的职业,但别指望我注意一件连衣裙的颜色或一个男人有没有戴假发,我对这些压根儿不感兴趣。我只注意情绪表达、身体语言和社会动态。这些在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中都表现得如此相似,以至于我的技能同样适用于两者,尽管我的研究更关注后者。读博士期间,我有一个能俯瞰动物园里黑猩猩的办公室(位于荷兰阿纳姆皇家博格斯动物园)。作为在耶基斯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位于乔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工作的一名科学家,过去25年里,我也有类似的工作环境。我所研究的黑猩猩生活在一个野外观测站,他们偶尔爆发动乱,动静之大足以吸引我们冲到窗口一看究竟。大多数人看来,不过是20只毛茸茸的野兽聚在一起乱吼乱叫,但实际上那是一个高度有序的社会。我们仅凭脸甚至声音就能识别出每一只黑猩猩,并且知道会发生什么。如果没有模式识别,观察就是无重点的、随机的,就像你观看一项自己从未涉足且所知甚少的体育比赛,你基本看不出个所以然。这就是我无法忍受美国电视台对国际足球比赛报道的原因:大多数解说员在比赛开始后才姗姗来迟,他们不能很好地领会比赛的基本战略;他们只关注足球本身,即使在关键时刻还不停地讲些没用的。这种情况就发生在缺少模式识别时。 跳出中心场景是进行观察的关键所在。比如,当一只雌性黑猩猩以扔石块或极力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