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卡伯勒的婚约

[英] 安东尼·特罗洛普
译者序 说起十九世纪的英国文学,我国读者立刻会想到狄更斯、萨克雷、乔治·艾略特、梅瑞狄斯、勃朗特姐妹、盖斯凯尔夫人等著名作家和他们脍炙人口的作品,但不少人恐怕还未听说过另一位其成就和声望堪与这几位大家相颉颃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 安东尼·特罗洛普一八一五年出生在伦敦的一个出庭律师的家庭。父亲性格古怪,不善经营业务,以致家境窘迫,濒临破产。父亲曾一度让妻子去美国开办一家商场,结果尚未开张资金便已耗尽,只得空手而归。安东尼的母亲回伦敦后写了一部有关美国风情的文笔犀利的见闻录,发表后颇受欢迎。此后她继续从事小说和游记写作,用稿酬来维持一家生计。一八三四年,安东尼的父亲彻底破产,全家迁居比利时。他母亲照旧以写作所得供养全家,她还操劳家务,照料卧床不起的丈夫和患肺病的一子一女,后来这三人都相继去世。安东尼的母亲晚年家境好转,生活安定,但她仍孜孜不倦从事笔耕,直到她八十三岁去世为止,共发表了四十一部作品。她虽大器晚成,五十二岁时才发表第一部著作,但她含辛茹苦、奋斗不息的一生对安东尼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 促使安东尼·特罗洛普从事写作的重要因素固然是他母亲为他树立的榜样,但他父亲潦倒的一生和家境窘迫无疑也起了很大作用。安东尼十二岁时,进入他父亲曾经就读过的历史悠久的温契斯特公学念书,但三年后因拖欠学杂费而辍学,后来只得去哈罗公学走读,受尽了寄宿生富家子弟的歧视欺凌。他曾在《自传》中写道:“求学时代所受到的一些凌辱,我一辈子铭心刻骨,难以忘怀。”十九岁那年,特罗洛普经人介绍去伦敦邮政局当办事员,在那儿干了七年单调乏味的工作,住的是简陋的寄宿客店,他还经常去酒店喝酒,负了一身债。他自卑、孤僻,常与人发生龃龉,甚至得罪上司。这段生活经历后来真实地反映在他一八五八年发表的小说《三个办事员》里。后来他被派往爱尔兰从事乡镇邮务,生活才开始有了转机。他写道:“从我踏上爱尔兰的土地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