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茶之书:一盏宋茶的技艺与美学

观合
序 点茶须是吃茶人 穿云摘尽社前春 一两平分半与君 遇客不须容易点 点茶须是吃茶人 这首《题茶诗与东坡》是由宋代著名的佛印了元禅师所作。佛印是一代高僧,而苏东坡则是当时第一才子。两人经常一起吃茶、参禅、打坐,留下了许多充满禅机而又脍炙人口的故事。 一说起茶,大家的脑海里多会涌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 茶人在茶壶里放好茶叶,倒入开水。茶叶渐渐被热水漫过、飘起,在与水的融合中,散发出撩人的香气。随即,茶汤倒出,白水变成了有颜色的茶汤,或浅黄,或碧绿,或酒红,或深褐。茶汤被分别斟入各自杯中,大家举杯品饮。 这是当下主流的品茶方式——泡茶。 那诗里提到的点茶,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您可千万别误会,点茶可不是像我们现在去餐馆点菜似的,再另外点个茶。咱们说的点茶,其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品茶方式。 “点”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动作:微微向下或一触即离。经常用到的词就是“点头”“蜻蜓点水”。 点茶的时候,通常先把粉末状的茶放在茶盏里,然后把壶拿到高处,壶嘴一歪,微微向下倾斜进行冲点。“七汤点茶法”是在点茶的过程中分七次注入热水。每次的注水量、注水位置、注水速度都不尽相同,要求非常严格。有时候汤瓶从茶汤表面迅速掠过,真的像是“蜻蜓点水”。 说到“吃茶”,大家可能经常在古文里看到这个字眼。茶友们大都听说过“吃茶去”的典故,这是唐代赵州从谂禅师的一段著名公案。 在当代中国的许多地方还在使用“吃烟”“吃酒”的说法。如果说这里的吃还有吸、喝的意思,那“吃茶”的吃,可绝对算是真正的吃了。 在当代的泡茶法中,每次泡完茶,都会看见剩余的茶叶,茶叶不会和水一起溶解消失,这些剩叶一般会被丢掉。茶叶的干物质里,蛋白质占了将近30%,它们大多是不溶于水的。另外还有单糖、脂溶性色素等也不会被水浸泡出来。即使是像茶多酚、脂类、维生素等物质,也不能完全溶解在水中。那么,这些营养物质通常会随着倒掉的茶叶一起被浪费了。而在点茶法…